巴藏沟乡
巴藏沟乡,隶属于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,地处平安区境内东南部,东临乐都区下营乡,南靠花石岩山与化隆县接壤,西接平安区沙沟乡,北连平安街道东庄村,乡人民政府距城区16千米, 行政区域面积88.93平方千米。
1949年,巴藏沟乡境域沿旧制为湟中县新庄尔(沙沟)乡辖地。
1958年,并入先锋公社(后改为平安公社)。
1960年,划归西宁市。
1962年,复归湟中县。
1978年,划归平安县。
1980年,从沙沟公社析置巴藏沟公社。
1984年,设巴藏沟乡,同年改设巴藏沟回族乡。
截至2022年,巴藏沟乡辖13个行政村:索家村、上星家村、巴家村、下星家村、下马家村、尔官村、李家村、河东村、清泉村、上马家村、下郭尔村、堂寺尔村、上郭尔村 ;乡人民政府驻索家村。
巴藏沟乡地处沟岔浅山和脑山地带,总体地势南高北低,南北狭长,东西较窄,南边最高处阿依山海拔4166.7米。地貌类型由低到高可分为河谷阶地地带、低山丘陵地带和中山地带。
巴藏沟乡属大陆性高原气候,其特点是:日照时间长,太阳辐射强,春季干旱多风,夏季凉爽,冬季寒冷,四季不分明。年降水量300—500毫米。河谷阶地地带海拔在2066—2400米,地势较为平坦,土质肥沃,灌溉便利,气候温和低山丘陵地带海拔2400—2800米,因地势相对较陡,气候比较干燥,植被稀疏,生态脆弱,水土流失严重。中山地带海拔在2800—3100米,气候相对凉爽湿润,适宜农林牧综合发展,但生长期较短。
巴藏沟乡境内地表水主要来源于上郭尔村南山(阿依山),横穿全乡,全长22.5千米,自南向北汇入湟水河。但流量很小,有干涸断流现象,年平均流水量为628.2万立方米。
巴藏沟乡干旱是主要自然灾害,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,轻则减产,重则颗粒无收。群众中有“十年九旱”之说。其原因是降水量少,蒸发量大,尤以春季为甚。其次是冰雹、霜冻、洪灾,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。除以上各类自然灾害外,尚有地震、风暴、病虫害、鼠害等。
巴藏沟乡境内有上下拱北两处,上拱北,又名“卧牛山拱北”,位于巴藏沟乡上马家村清泉水库北山顶,坐北朝南,整个建筑由照壁、前院、后院组成。后院内建有面阔三间的硬山顶祭殿房一座,建于清代顺治年间。此拱北为伊斯兰教鲜门门宦创始人鲜美珍的阿文经师马殿功修建。该门宦信徒在马殿功去世后,即建此拱北安葬。下拱北,又名“凤凰川拱北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。位于上马家村北,此建筑前院在清光绪年间被毁,后院保存完整。有中门和两侧门,中门两旁墙壁上砌有近百种花卉砖雕图案,上拱北与下拱北整个建筑规模壮观,建造精美,布局严谨,砖雕、木雕构件颇多。